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
宁夏社科规划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更突出、任务更繁重、责任更重大。为深入推进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认真做好今后五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我区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5-2010)规划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哲学社会科学战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自治区工作大局,密切关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基本得到了落实,总体成效显著。
年度立项工作稳步发展。2006年至2010年,我区共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达到97项,比“十五”期间增长61%,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25项,青年项目13项,西部项目56项。共获得资助金额达到972.5万,比“十五”期间增长128%。5年间,全区共批准立项的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273项,比“十五”期间增长60%,其中重点项目17项,一般项目148项,青年项目62项,自筹经费项目46项。
项目研究成果特色鲜明。“十一五”期间,我区的社科在立项研究的主攻方向上,由过去的把主攻方向选在各学科的前沿问题上,转变为集中力量研究本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立项的选题原则上,由过去的在一般性学科中择优立项,转变为侧重选择研究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以及明显代表宁夏地域特色的重大基础课题进行立项。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社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五年来,扎实开展高校社科系统和社科研究系统“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做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培训、选拔和使用力度。目前,全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已达2000多人,涌现出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
社科常理机制不断创新。“十一五”期间,针对我区社科规划工作情况,专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从课题立项、中期管理、鉴定结项、成果转化、经费管理等五个方面对我区的社科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推进我区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的看,“十一五”时期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突出表现在:理论创新能力还有待增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还不多;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有待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数量相对不足;学术浮躁现象还比较突出,学风建设亟待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是宁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自治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引领全区人民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面对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弱以及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探索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同时,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
二、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区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世情国情区情深刻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内陆开放性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战略目标,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关系我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宁夏经济“十二五”期间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支持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推动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是:
1、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引领,着力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原则问题的阐释,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研究,增强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宁夏的成功实践为主题,系统总结宁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独创性经验,积极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2、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探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特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善、美意蕴。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意识的变动规律,探索多种思潮与社会意识本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规律,提出多元文化交流中谋求共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人们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念。结合典型案例,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高度自觉的价值认同。结合区域文化特点与思维方式,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途径与表达方式。
3、围绕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应用问题的研究。要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深入研究事关宁夏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正确的建议,努力回答和解决宁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实施有关资源深度开发与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加强对宁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加强对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主要任务的农业现代化研究;加强对以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研究;加强对以推进沿黄城市带为支撑的特色城市化研究;加强对以推进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开发进程研究;加强对宁夏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重点项目的研究,研究科技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对构建“两型”社会和优化发展环境的研究。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刻阐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4、深化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推动和谐宁夏建设。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系统总结社会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入研究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重点领域和主要途径,探索社会管理规律,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围绕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深入研究完善民意表达、批评建议、协商对话等利益诉求机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探索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扶贫开发、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深入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管理、非常规突发事件等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5、深化具有宁夏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问题和优势学科的研究。按照优化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突出对策研究的原则,加强民族问题、宗教学、西夏学、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使其在学科发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研究。要善于发现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我区文化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新路子。
三、主要任务
1、努力培育和建设反映创新精神、体现宁夏特色、适应发展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要有新的突破,比“十一五”增加10%。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立项数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0%。
2、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课题立项、成果评奖、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等途径,经过5年努力,力争培养、造就和聚集一批本研究领域内有独特性的学术理论观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区内外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和入选国家“四个一批”的优秀人才。重点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补充和完善宁夏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成立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以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咨政作用和学术指导作用,提高党政决策和学术发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加强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创新工作措施,落实分类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和结果管理,加强各环节管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出精品、出人才、出经验。
4、加强规划项目成果转化工作。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将一批优秀成果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宁夏社科规划办要继续对有价值的阶段成果进行汇编;对优秀的最终成果进行宣传和推介;做好社科成果转化的跟踪调查,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和转化,实现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5、加强各类阵地建设,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中心、知识普及基地以及各类媒体建设,搭建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平台。引导、组织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党政的中心工作、结合学科特点和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提升学术氛围。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力。
6、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普及方式,拓宽普及渠道,丰富普及内容,突出普及主体,搭建普及平台,打造普及网络,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新格局。推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建设宁夏社科专家人才库、项目库、成果转化库,完善“宁夏社科规划网站”及社科数据库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规划项目网上申报与管理。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加强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能,充分利用社科界的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对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的宏观协调、管理和资源整合的作用,进一步打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条块分割、学科壁垒,加强教学研究单位和实际部门之间、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管理水平和成果质量,以高等级项目带动我区社科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研究制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政策。成立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建立社科信息数据库,通过论证会、专题咨询等形式,发挥社科专家的资政作用。加强社科规划,编制课题指南,进一步完善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精品力作生产。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扩大我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专家学者的影响,增强宁夏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列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规划,促进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健康、协调发展。
2、人才保障。尊重学术传承规律,充分发挥老专家的研究潜力和在课题研究中的学术引导、示范作用。切实加大对社科专家队伍的培养力度,以提高学术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立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把分散在全区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包括硕士、博士、具有高级职称者),用人才库的形式组织起来,征集社科人才和科研成果动动态信息并建立档案。通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对全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轮训;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推进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基地建设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学术论坛、国情区情调研,着力扶持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学术团体作用,开展年度社科新人评选,选拔和培养3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稳定和壮大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急需学科、重点学科、交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外向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推动我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切实加强高素质理论宣讲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3、经费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相对不足是制约我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十二五”时期,要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逐年递增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经费。根据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状况、学科建设和研究任务的需要,合理确定科研规模、科研结构和经费资助额度。在以财政支持为主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课题组,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广开渠道,积极探索与社会各方合作开展研究的途径,形成多元化的科研经费融资渠道。
4、机制保障。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的社科规划管理机制。“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科规划管理。一是科学制定项目课题指南,紧密配合我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研究制定年度项目指南;二是完善科学规范的课题立项管理机制。制定重大课题招标制度及实施办法,采取招投标方式运作重大社科课题研究,促进课题研究规范化,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研究机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逐步探索建立适合社科研究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鼓励具有时代特点和宁夏特色的应用对策研究、原创性理论研究,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学术研究著作和理论成果的出版;四是建立科研参与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咨询作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规划的制定、政策的出台、法规的完善等要主动听取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意见,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创造条件;重视对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评价,把是否被党委、政府或企业采纳并取得实际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五是完善社科人才激励和评奖机制。制定《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开展社科评奖活动,对科研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完成项目好,科研效益高,科研管理工作有创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鼓励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六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与转化机制。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进入党和政府决策的渠道,及时向党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与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重大问题结合起来,与决策咨询结合起来。要鼓励学术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让更多的决策性、应用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组织好《宁夏社科规划信息》的编辑、出版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社科规划办》网站、《宁夏社科》和社科界所有报刊在社科成果宣传推广方面的作用。全区高校、党校、科研系统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推广社科成果,让社科研究成果进入千家万户。要鼓励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开展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