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科研政策>>正文
教育部科技司 2020 年工作要点
2021-04-21 10:28     (点击:)

2020 年科技司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和网信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转学风、提质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网络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抓党建、强作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1.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政治机关意识体现在履职尽责和日常言行上。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成果,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高校科技和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践行一线规则,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实效。突出政治素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奋进文化”,建设“奋进支部”。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好“四个必谈”,推动廉政警示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精准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深入开展高校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推动科研成果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支持高校专家和博士生服务团等深入贫困地区精准帮扶,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防止脱贫后返贫。继续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和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领导力培训和捐赠活动,深化“三个课堂”模式应用,实施教研共同体试点项目。加大对云南楚雄和河北青龙、威县等定点扶贫地区的帮扶力度。


二、抓战略、转学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4.谋好高校科技工作开篇布局。研究编制《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和《高等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新时代高校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思路,提出高校科技工作改革发展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做好中长期高校科技发展规划。完成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打造高水平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的战略支撑作用。

5.深化高校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 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以改革科技评价和提升专利质量为突破口,着力引导高校科技工作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继续深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评审评估改革,健全评审机制,强化鼓励原创、注重质量和贡献的评价导向。加快世界一流的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研究制订推进高校科技期刊建设指导文件,开展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培育工作。

6.持续深化高校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继续组织做好扩大高校科研相关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的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试点工作,推动改革政策落地,推广试点经验做法,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开展绩效评估,持续支持高校服务国家需求开展自主科研布局。

7.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家典型事迹宣传工作,持续开展“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和教育部科技委专家学风宣讲。完善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持续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三落实、三公开”。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三、抓创新、促发展,提升高校科技硬实力

8.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继续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在重点领域培育新建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加强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出台运行管理办法,发布高校“十四五”建设规划,组织高校积极争取“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组织高校积极争取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等重大创新基地。围绕新兴学科和国家急需,新建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学中心等科研平台。

9.加快推进高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五五行动”,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引导高校转变科研组织模式,着力汇聚高水平人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高校优势力量积极承担关键领域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培育工作,支持高校围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研究。培育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若干区块链等急需领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0. 组织高校投入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织高校发挥多学科综合和人才队伍优势,统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源,联合企业开展合作,自主布局应急科研项目,积极承担国家攻关任务,重点围绕病毒快速检测、疫苗研制、药物研发等方面争取尽早突破,并把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一线。支持高校深入开展新型传染病致病机理、传播机制等基础研究,加强相关重点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的培育布局。

11.持续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继续深入实施《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 年)》《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工作,加强示范高校、军民融合战略研究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引导高校在牵头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任务上拓展深度广度,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组织高校积极参与北京、上海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12.切实抓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着力推动高校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机制、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加快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突出质量和转化导向。继续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情况进行摸查,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进“双创园”建设,以科技创新带动创业就业。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四、抓统筹、重实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13.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加强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制定印发《2020 年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规范教育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召开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

14.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推动教育专网建设,加快普及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继续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实现全国所有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带宽达 100M 以上目标。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国家体系联盟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深化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建立常态化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持续推动“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探索监管业务的全程网上办理。

15.探索推动线上教育和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统筹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经验及成效,把握趋势,谋划未来。指导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2019年度创建区域绩效评估,遴选新增5个以上创建区域。指导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和湖南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科学推进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工作。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研究工作,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五、抓安全、严防控,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16.积极稳妥做好教育系统科技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对高校科技安全的政策指导,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科技安全工作文件,督促高校从压实科技保密责任、加强科技信息保护、防范对外交流风险等方面,不断完善科技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广泛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加强高校科技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大局。

17.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科技伦理管理。深入推进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成立高校科技伦理专家委员会,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科技伦理管理机制,完善高校伦理审查机构和制度建设。

18.加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出台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的指导意见,制定教育部直属机关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应急演练,加快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上一条: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下一条: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

图文推荐

    为了提升我校立项课题的质量和层次,做好2018年宁夏...[详细]
    3月10日上午,为保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质量,用好...[详细]
    ​ 12月22日, 我校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宣讲报告...[详细]
    4月2日,受科技开发处邀请,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详细]
    2011年3月4日,学校科技开发处邀请自治区科技厅、药...[详细]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宁夏职业教育园区
邮编:750021  电话:0951-2135018  0951-2135056